我喜歡多寫寫過去的好多事,其實只是生怕往後無法還原記憶原有的模樣,而我僅僅能依靠並且相信的感覺,就只剩下這裡的記載了。—— 隱行人。

慶倖自己正沐浴在文字大染缸裡的其中一角,不用做大時代的思想家,純粹小眾心態的蝸居於內,不時歡悅或哭訴,讓它們都變成無法剝離我的一部份。—— Sci Wong

陰陽眼。持有者

時光旅人。入境指數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曬書皮之一

之前臉書上的書友間,正好盛行這一活動,要求被標籤者在連續七天內,貼出每天看的書或最喜歡的書本封面照,不要有任何的評論或解釋,並且每天提名一位他的臉書好友,以持續這個鏈結。總被人一口咬定文青如我,也難逃標籤的命運,分享枕邊書卻不好好介紹他們自覺有點過分,於是便有下文:


Day 1
書名:《日本職場奇譚集》
作者:劉黎兒
出版:凱特文化

這本書是某次在甲洞商場的大眾書局看見的,遇見它正值初入職場那年,想說儘管看看日本的工作環境,不求從中找到工作上的突破口,就只試圖找一點安慰而已。


Day 2
書名:《恆溫行李》
作者:林達陽
出版:皇冠

《恆溫行李》是遠在台灣的老朋友替我帶回來的,當時看見她分享作者對於新書出版的感想文,被那短短輕如棉絮的話打動,於是委託她給我也買一本,看了這部旅行散文更懂得這溫柔與傷害並進的樣子,後來才知道,青春之於作者,大概是一輩子事啊。如果你喜歡 Peter Su 或者肆一,我覺得更應該推坑介紹這本給你。


Day 3
書名:《學問全圖解》
作者:茂木健一郎
出版:聯經

今天帶來這本《學問全圖解》。近期上下班塞車的空檔,如常會收聽 YouTube 頻道上名叫《羅輯思維》的中國說書節目。主持羅振宇一直鼓吹的概念【現今時代知識的碎片化】我倒是挺讚同的,哲學一點從頭來看,學問本無分類,可如今教育體制下文理科總是對立,偶爾吵嘴,我們卻不能否認,當知識越被細分下去,實際應用上融會貫通的可能性也會相應降低。人還是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才能借勢崛起啊。


Day 4
書名:《山羌圖書館》
作者:連俞涵
出版:凱特文化

說說這本小書吧。作者是位劇場演員(後來在搜索時發現她是韋禮安《第一個想到你》的MV女主角),之前也出過詩集,聽囧星人介紹過,詩集寫得甚有玩味之處。這本《山羌圖書館》是寫在詩集過後的生活隨筆,講述連俞涵的成長逸事,適合碎片化的閱讀,推薦給沒時間看書的人偷閒。


Day 5
書名:《你在小城風和日麗》
作者:蔡興隆
出版:大將

前老朋友在書展攤位給我推薦本地作品的時候,提到了蔡老闆的這本《你在小城風和日麗》。細讀下來,感受到作者在生活其中微小但滿足的體悟,後來更是和小月南下居鑾走走,由居鑾北上城市工作的朋友很是好奇,區區一個小鎮能有些什麼,我想,看看蔡老闆的文章,再親自到小鎮觀光一趟就懂了。


Day 6
書名:《住宅設計解剖圖鑒》
作者:增田奏
出版:楓書坊

這一本在購買時我快速的翻閱過,裡頭大大小小的居家建築細節,不論是專業人士或者普通人,既可以溫故知新,也可以對自己的居家生活有多一些 Appreciation。對我而言,看一看這本還是有幫助的,不然老抓不到建築師的心思,天天為了區區幾十釐米的空間,到底要做裝飾還是裝電線而吵個沒完,結果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了。


Day 7
書名:《雪球速度法》
作者:宇都出雅巳
出版:智富

這書是剛巧在囧星人的 YouTube 說書頻道看見介紹的,市面上的速讀教學工具書層出不窮,然而能在【速度】與【理解】上達至平衡,閱讀的次數就不能只有區區一次,而是需要反復翻閱,由目錄標題泛讀再到重點章節的精讀,由積累書中的關鍵字再打通書中闡述的脈絡。最後你會發現,當你重看曾經看過的書(這邊泛指工具書/非文學類書籍),會因為已經習慣它的邏輯思路而讀得越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無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辯解,
因為我自己即是我自己的阻礙。
噢,言語。別錯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卻又勞心費神地使它們看似輕鬆。

—— 辛波絲卡《在一顆小星星底下》

櫻花雨


《擦肩而過》


相反的平行軌上,我們相遇又被錯開。在交集的刹那幾秒,一同欣賞一場燦爛的煙火,懷著丁點的悸動,然後被迫繼續各自的旅程,僅靠一線的慰問支撐著彼此的聯繫。謹記,不要回頭,回頭只有失望。


《思念信箋》


電郵也失去了網絡地位,信紙已經成為遠古的文物;但願寄出的思念得以碰上再也無法見面的人們,收藏他們會心一笑的暖意。分出了心中的一小片,卻要不回對方的那一片了,宛如無底洞,思念是永遠也喂不飽的饞。


《月光寶盒》


回憶是一種慣性動作,像是一頭栽進了時光隧道中的夾縫裡,卡在當中,探不進去也拔不出來。我不停歇的撿拾路上細碎的事物,也裁剪身后一張張挽不回的片段,框好在自己的行李箱上。


《化學論文》


實驗室里,我每天都在嘗試,東挪西湊的累積著。好比肢解一個句子,增刪某些字元的同位素,以不同的反應式努力不懈的合成一個段落的異構體。驚覺自己體內原來含有一團混沌的查克拉,屬性各異,似相互補足實際上也各自區分。


《食客遊記》


還好舌頭擁有留住記憶的能力,我走訪人生地圖里林立的某間餐館,小巷或住家內的小食飲料攤子,尋找不被時光推移的味道。循著沿路飄來的飯香,慢慢推開店門瞬間,周圍的空氣頓時充滿了馥鬱、迷離的昨日光景。


《彩色筆》


詩人說:白紙上蘊藏著永無止境的挖掘。稍稍掌握了文字的皮毛以後,不喜歡安於現狀的我,多手替那股詩意抹上一幅單調的黑白畫。那是潛意識投射出的密道,隧道牆上照片繚亂如畫廊,一圖道盡所有被隱匿的晦澀情感。


《校園光陰》


校園在不同的時空里交錯著出現,無限循環每一個學生的青春。循環沒有終點,不休止的紀念著時光流逝的速度,安置於腦海中一直回轉這些年少輕狂的歡笑與淚水。毋庸拘謹,用力揮霍是我們現在僅有的特權。


《全中華回憶錄特輯》


記錄為社團取經的遠征,我抵達一座城鎮,鎮上見著許多道上的同行。雖然陌生籠罩我們,彼此間卻懷著一絲似曾相識熟悉感。我們曾一起攜手向前找尋,未來仍在不遠地方晴朗着,今日你以全中華為榮,他日全中華以你為傲。


《短篇小說》


文字此刻變成了懂得說故事的魔術師,編織出那些令你嘖嘖稱奇的謊言,夢境般若隱若現。難怪現在都沒有多少人要讀小說了,因為這荒唐的現實世界里所發生的事件,比小說還要離奇曲折幾倍。


《光陰的故事》


你途徑某條街道,遇見了剛收好攤位的講估老。他向你哭訴著某些他無法抽離的過去,說了出來,你卻以為是個故事。語畢,講古老肩負著成千上萬的故事,腳步沉重的揚長而去。至今也無人知曉,他過日子,用的是何種心情。


《時間點》


散落一地的時光經已淩亂無序,我縱身一跳便摔進了一座景致琳琅的迷宮裡。曾經閃耀的星已死去,化作一隻隻待牧人牽回去的迷途羔羊。旅者沉迷于當中繁縟的細節不亦樂乎,仿佛發覺了長生不老的丹藥。


《咒文詠唱》


假使我們詩般孤獨,在詞句的縫隙中蝸居起來足不出戶,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吟遊的巫師,用他神奇與詩意的咒語解開你被封印的核心。孰不知揭開你真面目的駭客,竟是表皮底下靜靜蟄伏著的陌生人。


《影樓休閒》


一部小說、一場電影、一首歌,各按其時作為生活回圈里幻想的插播。跟隨螢幕里抑或小說裡的主角,你的情緒起伏完全被控制住,反復練習著那些浪漫的對白。夢醒后,欣喜若狂的像沉思者得到了渴望許久的靈感。


《福音使者》


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可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應該更堅強的存在,我們應該阻止世界變壞。愚鈍的人類停下逾越的一步跨腳,終歸會聽見,祂逐漸偏遠的笑聲。


《班長快遞》


脫去了昨日的校服,和領帶上掛著經久失去光澤的班長名牌,他仍不懈悼念一年半的短暫時光,每寫一次,舊同學仿佛就靜靜的站在身邊,揚起嘴角看你寫至校園人物傳記的尾聲,才欣慰的揮手,消失在寂寥的空氣里。


《魔界學區》


你接過貓頭鷹散佈天下的傳書並沒有過於興奮,只覺得幸運。於你而言這是期盼已久才學會的脫逃術,你知道即將不再是麻瓜,即將突破的世俗結界捆鎖的城 。沿途掉落零碎的夢,或許就正隱喻出目的地的蛛絲馬跡,指引出故事里奇幻般的道路。


《撿起的日子》


日常間中不免出現斷層,像一個無法全然表達的自白,所有想說的與能說的,都是生硬的切段,越是想要深入就越容易失言。這些容易恍惚而過的閒適時光,應該就是我專屬且僅有的,所剩無幾的幸福。


《小黃實習手記》


離開開著空調的教室,前往校外現實的職場。練習規律的朝九晚五,道盡工作的諸事八卦,縱使知道自己涉世未深仍在長大,但也無法後退了。小黃的承包商實習生日誌,在此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