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外勞是外籍勞工的簡稱,大馬社會大眾說外勞外勞,用著用著就變成了一個教人嫌棄的名詞,即便不乏負面新聞和一些社會問題,以偏概全還是不好的,畢竟也是討生活。據說就算擁有合法居留證的勞工,依然會遭到本地警方的勒索和欺壓,他們或許和你的知識層次有所差別,你知道什麼是 Noise and harmonics,知道 Three Phase Power Supply 的運作原理和公式,但論技術層面別人至少也有三五年的經驗等級,職業不分貴賤,不要小看人家。
#17 在工地吃午餐期間遇見一名越南籍工人和我們搭話,當他說起馬來話才知道不是本地華人。吃馬來風味的雜菜飯,工人卻漫漫聊起遙遠的越戰時期,說崇尚帝國主義、好鬥好戰的西方勢力,打破了東南亞社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但隨後又讚揚越南一方的軍人也不是坐以待斃的聰明人,最後還面帶光榮的說:“我是馬來西亞的越南人。” 我輕輕失笑,一時間不知如何回應龐大沉重的歷史,想到漂流和離散,血液里悄悄流淌的祖國情懷或許是我們之間共有的一種身份認同問題。
#18 和同事阿笠外出辦公閒聊起來,知道他小我一歲(大概也小幾個月而已)。剛畢業不久又回到同一間公司上班至今做了好一段時間,生命仿佛有許多的必然,大家都有肩負著的責任:Architect 設計房子講究美感,Consultant 檢查房子結構和供電系統,協助發展商控制預算,講究安全,也要省錢,Contractor 這塊嘛,就是施工時方便快捷,也要講究務實。三角鼎立,經常開會吵成一窩最終才達成建築計劃的協議。
#19 實習期間最難熬的就是無事可做的午後,尤其剛剛吃飽,身體血液集中在腸胃消化午餐易感疲憊,但是上頭也沒有特別要求你幫忙些什麼,只好翻翻論文為大四作些準備。想想從前小學是不是都精力旺盛呢?早上七點半上課到下午四點都不曉得是怎麼撐過來的,大學以後大家總是爭取時間熬夜也爭取時間在課堂睡覺或許我年紀大了(生活開始不自律)。不要一直計算離放工時間還有多少小時多少分鐘,對你來說只是一種痛苦。
#20 被老闆問起是否出席關於探討大腦思維的講座,打開老闆和實習生建立的 Whatsapp 群聊,看見裡面包括《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閱讀分享。記得老闆談起關於創業,說繼承家族生意算是比較快的起步方式,但並不代表你從此安枕無憂,“創業難,守成更難”此話不假,要是不努力最後也只會坐吃山空。年少得志只是一種傳說,你還要面對種種被前輩質疑,因為年少懵懂不被信任的局面,所以增值自己是無時無刻的努力。即使工作待遇再好,a staff without added value through their job or company, 去到哪裡都無法進步。
#21 初嘗在公司里準備呈現報告的滋味,上頭對於工地考察報告自有要求,向我們給了明確指示但依然因為經驗的缺乏,和許多的不確定而做得戰戰兢兢。不過持續下來,經過連串的考察和實際操作,確實有所收穫,電工經驗值 Get!
#22 當我們被告知要在兩星期內進行工地考察然後準備 Presentation,老闆的效率是:在一星期后走近我們的辦公桌吩咐我們比對網購投影機的價錢,和他自己的認識代購經紀交涉之後一天,投影機就送來公司了。樓下的書記驚呼怎麼從前公司都沒有這樣的狀況啊,Presentation 這玩意好像還是頭一遭。
#23 其實早在實習工作的第一週,就被分為兩組進行考察和準備報告的工作,然後在公司職員面前 Presentation,再交由在場的職員(書記、客服、查賬、估算員)投票點評,不再有所謂的同情分,不像課堂里還有機會得過且過,驗收的時候優劣就自有別人替你分曉。老闆最後一句 Frankly speaking:“ 歡迎來到殘酷的現實社會。 ”
#24 經過一輪發表和報告,得出現今大眾有視覺動物傾向的結論,電子產品發展蓬勃,日新月異的科技和資訊洪流接軌,文字、紙本逐漸被縮減(也是覺得要嗟歎的事情呵),改由圖像、影片上陣,去喚醒大眾的注意力。什麼鬼都講究效率講究迅速的時代,幾百本 Marvel 漫畫和 Marvel 電影你一般選哪個,答案顯而易見。
#25 下班後坐在附近商場星巴克戶外的座位,常常看見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坐在這裡,多數點杯咖啡抽根煙,談論公司種種。有次坐在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隔壁一桌,聽他們對自己的理想侃侃而談。其中一位染髮的男子就說自己很早以前就對于街舞有濃厚興趣,從此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想要擁有自己的一間 Studio 做街舞教學。另一位吞雲吐霧的男子也附和,說:“像我做貸款公司的,無不在思索著如何以最少的籌碼,得到最多的回報。做哪一行,都要有自己的辦法……”
要達成自己的理想人生以前,【執生】是職場的不二法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無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辯解,
因為我自己即是我自己的阻礙。
噢,言語。別錯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卻又勞心費神地使它們看似輕鬆。
—— 辛波絲卡《在一顆小星星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