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多寫寫過去的好多事,其實只是生怕往後無法還原記憶原有的模樣,而我僅僅能依靠並且相信的感覺,就只剩下這裡的記載了。—— 隱行人。

慶倖自己正沐浴在文字大染缸裡的其中一角,不用做大時代的思想家,純粹小眾心態的蝸居於內,不時歡悅或哭訴,讓它們都變成無法剝離我的一部份。—— Sci Wong

陰陽眼。持有者

時光旅人。入境指數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后八字輩之成長生活細節 —— 讀牛油小生《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


作者:牛油小生
出版社:有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年5月

【字輩】一詞總是讓在地寫作者為之又愛又恨的一個詞語,牛油小生已經在《流水賬,以及一些關於八字輩問題的整理》回應過自身對於【八字輩】一詞的看法,問起 “我們到底是怎樣的一代人呢?” ,處在閱讀風氣逐漸低落而新媒體剛要開始崛起的 80 年代,八字輩的生活閱歷是更多元,一樣是有別于其他字輩的。

閱讀散文集內第一篇《我們不是囧,我們只是長得囧》,作者便已在文中大略以物事演化的形式描繪了自己的成長。“ 我們出生在一個【前電腦時代】。我們是被實驗的一代。現代意義的電腦幾乎是與我們同步出生的。我們與科技一起成長。” 寓意在網絡時代完整發育前誕生,卻依然繼承著電腦時代以前的種種習慣,相交更早的七字輩,若是略有讀過這些前輩的作品不難發現兩個字輩之間的不同,尤其兒時記憶和少年記憶。而寫作對他們而言,不單只是紙本上的表演,隨著電腦和網絡的崛起,BBS到部落格,他們似乎有更多可能發揮的地方。

散文集分為五輯:一、青春有點癢有點疼,主要講述作者兒時記憶,還有對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校園生活記錄;二、晨夢,一如其名,貫穿了夢境、夢一般教人迷戀的女孩與青春,較為浪漫又迷離的書寫;三、四分之一世紀進化論,則是對於自己長大的老家的記敘、對父母親戚的一種紀念;四、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式輕吟,我推測,大概是作者畢業以後邁入社會工作的生活細節;五、邊陲紀行,就是作者為工作等等的原因出國旅行所記錄的文字。五輯整合下來,正正成了他生於80年代後期的人生經歷,當中應該也不乏同輩之間才懂得的細節,是七字輩和九字輩都沒有的。

作者將《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作為書名,應該也不是沒有原因,或許因為符合了作者當下的寫作心態,也說明了投身社會工作的寫作人在日復一日的虛空里的抱怨。

************【節錄: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式輕吟】***********

因為說我是風咳,要從體內驅寒,或許我是某天中了玄冥神掌以致寒毒攻心吧,過敏不過是一種科學的說辭,來掩飾神秘主義引發的內傷,而我得學會九陽神功才行,才能用護體神功將淤積在心中對於生活的空虛逼出體外,逼出那種亦真亦假的,名為虛空,虛無縹緲卻被漫畫家形象化成各種有形的奇異生命體的東西,那像黑洞不斷吞噬我體內一切光明的東西。

那東西仿佛每侵吞一點意念就在我體內留下一隻爛泥小怪獸,一隻一隻在我體內頑皮地活蹦亂竄,才致引起這類似過敏症的症狀吧?

沒有遮掩


丙申年初十二,帶上幾個恰好待在市區的同伴外出郊遊。按著手機上的衛星導航,找到某房地產為宣傳而特設的公園。

或許正值新年,也大概是為了配合那期間花卉的主題,入口處、公園四周才種滿成群鮮艷的花朵,紅色的黃色的,美輪美奐。但其實趨近一看,發現草地上那些花朵並非都是埋入土中的,撥開用來遮擋黑色花盆的乾草便知,地上這一切不過是為掩蓋尷尬的粉飾。

後來知道這個用以展覽房地產的公園曾經還辦過其他主題的展覽,其中有過關於風車的主題。攤開真相后忽的有些失望,但不免也為這公園感到同情。她原本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暗自提問,卻似乎沿路找到了答案。


抵達展覽區已是下午接近傍晚將近關閉的時分,出發來之前天不作美一路上烏雲就緊隨在後然後天色更暗了。走在走道上抬頭,我看見走道旁一支一支白色的街燈,在漸暗的公園裡被悄悄點亮,於是恍然大悟。

街燈想必是最初公園建好時就有的設施吧,在主題展覽開始前早已存在著的原始樣貌,毫不虛掩,樸素而且真實的發著光,天天如是,不論她更換過多少美麗的裝扮。

我想一些一些的重新認識妳,相互坦誠心意,發出點亮彼此的光。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剛要入世



年初七的早晨起得有點遲,預設好七點半的鬧鐘不知是沒響還是在睡夢中就被弟弟順手關掉,直至陽光在窗戶處開始變得刺眼,才忽的驚覺忘記了什麼似的跳起,第一時間抓起手機檢查私訊,學弟盛傑的車子已在開往我家路上。

這天給鐵人和鄭老師拜年,邀請我出席的學弟妹早幾天便替大家打點好送禮的事,也安排了與鐵人的會面時間。上回見到鐵人是鄭老師離世后不久,印象中當時接我出席儀式的是學長阿強。黑色普騰駛進鐵人的住宅區鄰近的大路邊,一行人一再確認了鐵人居住的單位后,走出電梯沒一會便看見鐵人向我們招手。

居所更換了些擺設,有翻新過的痕跡。原封不動的是老師的書櫥,還有液晶電視旁顯眼的沈慕羽教師獎。老師在世時我登門拜訪的次數不多,最記得當時和莎莎為準備下午班的新春節目司儀稿而上了老師家,折騰了一整天才完成了生平首次做節目司儀的初稿。寫到這裡,我習慣的去翻查那年新年的部落格記錄《新年·舊事》,短短十五天的農曆新年經歷一覽無遺,記載著慌亂與煩惱開始堆積的十八九歲。當時臨近校內新春慶典,受邀成為早午兩班的司儀而忙得不可開交。身為校內的中六生,一切舉動都在全體師生的矚目之下。【要當一個值得被學弟妹學習的榜樣】,在師長從不倦怠的叨唸中無形的成為一種責任,也成為一種拘束般的壓力。

後來再次造訪老師家是喪禮后的事情吧,遇見了幾位和老師相熟的小學老師,氛圍有些沉重。打從《M國的少年禮》第一次接觸鄭老師的文筆,裡面不難發現些許小學母校才有的詞彙如:啄木鳥、垃圾蟲、聽寫、默寫,還有兒童短篇小說里“關老師”的心情交流站,稍許和中學時期老師不停鼓吹學生嘗試的創作有著相似之處,那樣的紙上交流,更勝於校內傳言只懂瞎混的輔導處老師,在小說里,心情交流站讓學生父母閱覽老師在家課簿上給學生的評語,達成進一步溝通;而現實中的創作,便是老師教會我們自我挖掘的方式,同時也是她用以洞悉學生的方式。

四人各為老師點上兩柱香,心中默念向老師問安。阿強學長也隨後趕到,我們在客廳取了椅子坐下,同鐵人攀談起來。說起來在中學時期,我們四人算是鄭老師門下的師兄弟姐妹吧:初二便在寫作上突圍而出至今已經就讀中文系的女班長,曾在初三就摘下各文類創作比賽獎項的三棲寫手芷晴學妹,還有鮮少提筆寫詩卻不乏佳作的盛傑學弟。


聊的往事不怎麼多,倒是盛傑說起最近被中學母校的政策嚇著 —— 似乎是在課堂還是課後抄寫過去學長姐參賽時寫下的詩作,讓一些更年輕的學弟妹都認識了他的名字。同為校友的我不免有些錯愕,但也一笑置之。阿強學長接著搭腔,老師之前栽培她門下的學生時(尤其接觸創作的),未曾拘束過學生的創意,任由學生發揮想像。每當學生完成作品后就讓老師點評,反復修飾改進后再提交參賽作品。一如授以無招勝有招的師傅,繼而在那樣的熏陶下,即使大家在寫作路上最終沒有獨當一面,但我想我們透過書寫這一套,因此讓心找到了生活里安身立命的角落。一度封筆不敢再創作的時候,亦是老師循循善誘之下,和女班長旁敲側擊,我方又重新鼓起了提筆的勇氣,也逐漸覓得自己書寫不為獲獎的緣由。

話題一轉談及各自近況,回鄉過年拜訪親戚的事情啊,大學生活啊。說著說著鐵人的學生也到了,互相介紹后發現其中一人也和女班長一樣待過高雄唸書,之後還玩了一回【誰是臥底】的手游。

告別前,鐵人循例將紅包分發給到訪的我們。封套之中是收過眾多的紅包裡頭饒有特色的,打開后裡面裝著一張頗為熟悉的紙條: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和當年鄭老師交給我的紅包里放著【自強不息】的一樣,提點入世未深的後輩,要懂得謙卑忍讓,最后成為一個堅強且善良的人。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想成為一個恆溫的人


大年初五到中六同學新年團拜的集合地點赴約,正好叫上了在國外求學而很久沒有和大夥一聚的女班長,見面時班長從背包裡掏出一本書交給我。接過來一看,是林達陽的新書《青春瑣事之樹》。

我是從《恆溫行李》開始認識林達陽的(更早以前女班長似乎提過《誤點的紙飛機》),回憶起之前究竟是什麼原因而深陷于他的文字裡,於是選擇一個無所事事的深夜翻查社交網路的歷史記錄,找到一個自己分享過的相片,圖說的大意是當時作者本人的新書終於上架,卻因完成了這件美好的事,徒剩回憶而感到沮喪。我推動滑鼠的滾軸,慢慢閱讀然後對其中一個段落在意起來:【我所寫下的字字句句,對別人有什麼意義呢?他們一樣可以從中感覺到溫暖嗎?還是只有我能感覺到呢?】

那句話一語戳中了我對生活書寫的執著之一,曾經不明所以變得善感而細緻,部落格盛產文章的中六時代,我寫得很多,像有行雲流水的錯覺。青春里充滿許多的瑣碎值得提筆,後來才因此誕生了青春瑣事之樹吧?直到累積了一定分量的記錄,回顧之時才知道寫作無形構築的力量,能夠記住過去曾經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自己,那些還未被磨礪過的衝動,教我倍感安心踏實。

歷史記錄下面,是我拜託女班長為我帶一本《恆溫行李》回來馬來西亞的留言。讀過《恆溫行李》以後,突然明白世界是溫柔與傷害並進的,因經歷而心痛的同時也因心存感激而感受到暖意,繼而初步意識到了自己的慢慢長大。第二本《再說一個秘密》是我托哈曼和《學校不敢教的小說》兩本書一併給我郵寄回馬的,當時還是新書,博客來上網訂購書本也比較便宜。我花了幾乎大二第一學期的時間才看完《再說一個秘密》,短短的篇章後尾總是留著一句短小精悍的話,心靈雞湯一樣治愈生活的傷口,在活動與學業用力拉鋸撕扯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那時候的部落格文章多少也受到他的影響,我開始在文末為自己總結,有時是一個承諾,有時是某種釋懷,小病是福,讓痊愈后的自己更為堅強。《再說一個秘密》後來被小獅妹看中借了去,她閱畢很是喜歡,我便向她推薦《恆溫行李》。


手上握著的居然是我的第三本林達陽啊,抱著有點難以置信的心情,我想像它隨著女班長的行李遠洋而來,仿佛要醞釀什麼美好的事物要我學習耐心等候。【一定要成為溫柔而勇敢的人吶。】我翻開書本,看見作者親筆在扉頁上留下的字跡和簽名,像是他慣有的,文末悄悄安置的一種啟示,更像一聲好意的叮嚀,激起我靈魂的共鳴。

親筆簽名下面是預購才有的刻章圖案,高雄是女班長求學的遠方之城,也是作者居住的城市,我小心翼翼將《青春瑣事之樹》放進背包,回家后將它和其餘的新書用透明塑料紙包好,細細撫平玻璃膠紙的時候,也深怕稍有不慎,書裡封存的,被作者用文字豢養的植物就要突然枯萎死去。據說裡面記載著許多關於十七歲,十七歲的時候的我幹嘛去了呢?當了一個不怎麼樣的班長第二年了,和其他的中學生一樣,處在為學業相互較勁的環境,擁有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執著叛逆,喜歡一個女孩很久而沒有表明心意的年齡吧。

嘿,無論如何,還是要謝謝妳這老朋友,在人情漸凍的時代裡,偶爾還送來幾塊恆溫的炭。我多麼希望成為恆溫的人啊,學徒般用心鑽研著如何撫平自己的傷害,期盼某天也能治愈別人。

祈福那回事


原以為意興闌珊的年初三,被一個特殊的邀請激起了些許興致。提出計劃的女生們說是到文良港一帶的七姐廟祈福,老早便在剛開門的店裡張羅鮮花祭品、海棠粉;一心好奇只圖湊個熱鬧,於是欣然應邀,可惜天不作美,恰恰遇上廟宇不開放拜祭的日子。

見著車上買好的供品不忍作罷,無奈之下在市區內晃悠,七嘴八舌討論該去哪一間廟,用手機搜尋位置依然迷了一兩段路,兜兜轉轉還是來到了天后宮。

上山途中的斜坡車水馬龍,滿是準備祈求猴年順利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進出廟宇頂上的神殿。天后宮作為一間立於吉隆坡市區內的廟宇,得天獨厚,是市區民眾一般祈福的去處,亦是某種集體回憶。

記憶中走進天后宮裡的人很多 —— 在父母親婚禮紀錄片上發現過他們在殿前穿上禮服的身影,一臉莊嚴與愉快夾雜的表情;也隨阿爺阿婆一家人上來還神,年幼懵懂,在大人的循循善誘下學習點香,跪拜神明,祈求闔家平安;也試過在此地拍攝音樂錄影片,因碰上在裝修施工中的時候而懊惱不已。後來的時代不再關注太多儀式上的繁文縟節,單純圖個好運,簡單的幸福安康,四柱清香,心中默默許願然後完事。最後當然少不了發一條狀態,拍一張照留念如我,以此總結其中一天的農曆新年。

某次求過一道觀音靈籤而對問卜之事心存陰影,但俗語有雲:【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神秘啟示的背後,都是屬於心的問題,而它同時也會隨之道出心的答案。

電台上播出的生肖運程指屬雞者易獲霧水桃花,今年將有男貴人相助,但要慎防有人違背承諾。我有時選擇相信命理學說,卻也別扭的不愿相信命運,毅然走上殿前向天后娘娘求籤,一再挑戰命運的巨大逆流而上。


後記:

情人節將至,經過大殿右側,神台上正好供奉著一尊月老的塑像,旁邊立著一個牌子向外國遊客解說月老牽線和丘比特對著幹的簡介。紅傘女孩二話不說,拉著小雪便上前拜了一拜。不知哪來的一陣迷信,想想求個姻緣也不會吃什麼虧,人有時候的劣根性是總學不會感恩,凡得到是依靠自己努力,自己應得的回報,然而遭遇不順心的事,便開始責怪命運弄人老天無眼。我想一定是失去了什麼,才換得生命如此向我回應的吧。

看守神台的阿姨在我完事後,又看了看紅傘女孩,誤以為是我的拖友。連忙回答說我們像是一對嗎,一群人相視而笑,我一臉尷尬接過阿姨遞過來的紅線。

【我唔知嘛,我以為你哋係一齊嘅,一條線綁係桃花樹上高,一條收係荷包度,就得嘅喇。】

“ 冇啦,我哋朋友來嘅啫。”

櫻花雨


《擦肩而過》


相反的平行軌上,我們相遇又被錯開。在交集的刹那幾秒,一同欣賞一場燦爛的煙火,懷著丁點的悸動,然後被迫繼續各自的旅程,僅靠一線的慰問支撐著彼此的聯繫。謹記,不要回頭,回頭只有失望。


《思念信箋》


電郵也失去了網絡地位,信紙已經成為遠古的文物;但願寄出的思念得以碰上再也無法見面的人們,收藏他們會心一笑的暖意。分出了心中的一小片,卻要不回對方的那一片了,宛如無底洞,思念是永遠也喂不飽的饞。


《月光寶盒》


回憶是一種慣性動作,像是一頭栽進了時光隧道中的夾縫裡,卡在當中,探不進去也拔不出來。我不停歇的撿拾路上細碎的事物,也裁剪身后一張張挽不回的片段,框好在自己的行李箱上。


《化學論文》


實驗室里,我每天都在嘗試,東挪西湊的累積著。好比肢解一個句子,增刪某些字元的同位素,以不同的反應式努力不懈的合成一個段落的異構體。驚覺自己體內原來含有一團混沌的查克拉,屬性各異,似相互補足實際上也各自區分。


《食客遊記》


還好舌頭擁有留住記憶的能力,我走訪人生地圖里林立的某間餐館,小巷或住家內的小食飲料攤子,尋找不被時光推移的味道。循著沿路飄來的飯香,慢慢推開店門瞬間,周圍的空氣頓時充滿了馥鬱、迷離的昨日光景。


《彩色筆》


詩人說:白紙上蘊藏著永無止境的挖掘。稍稍掌握了文字的皮毛以後,不喜歡安於現狀的我,多手替那股詩意抹上一幅單調的黑白畫。那是潛意識投射出的密道,隧道牆上照片繚亂如畫廊,一圖道盡所有被隱匿的晦澀情感。


《校園光陰》


校園在不同的時空里交錯著出現,無限循環每一個學生的青春。循環沒有終點,不休止的紀念著時光流逝的速度,安置於腦海中一直回轉這些年少輕狂的歡笑與淚水。毋庸拘謹,用力揮霍是我們現在僅有的特權。


《全中華回憶錄特輯》


記錄為社團取經的遠征,我抵達一座城鎮,鎮上見著許多道上的同行。雖然陌生籠罩我們,彼此間卻懷著一絲似曾相識熟悉感。我們曾一起攜手向前找尋,未來仍在不遠地方晴朗着,今日你以全中華為榮,他日全中華以你為傲。


《短篇小說》


文字此刻變成了懂得說故事的魔術師,編織出那些令你嘖嘖稱奇的謊言,夢境般若隱若現。難怪現在都沒有多少人要讀小說了,因為這荒唐的現實世界里所發生的事件,比小說還要離奇曲折幾倍。


《光陰的故事》


你途徑某條街道,遇見了剛收好攤位的講估老。他向你哭訴著某些他無法抽離的過去,說了出來,你卻以為是個故事。語畢,講古老肩負著成千上萬的故事,腳步沉重的揚長而去。至今也無人知曉,他過日子,用的是何種心情。


《時間點》


散落一地的時光經已淩亂無序,我縱身一跳便摔進了一座景致琳琅的迷宮裡。曾經閃耀的星已死去,化作一隻隻待牧人牽回去的迷途羔羊。旅者沉迷于當中繁縟的細節不亦樂乎,仿佛發覺了長生不老的丹藥。


《咒文詠唱》


假使我們詩般孤獨,在詞句的縫隙中蝸居起來足不出戶,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吟遊的巫師,用他神奇與詩意的咒語解開你被封印的核心。孰不知揭開你真面目的駭客,竟是表皮底下靜靜蟄伏著的陌生人。


《影樓休閒》


一部小說、一場電影、一首歌,各按其時作為生活回圈里幻想的插播。跟隨螢幕里抑或小說裡的主角,你的情緒起伏完全被控制住,反復練習著那些浪漫的對白。夢醒后,欣喜若狂的像沉思者得到了渴望許久的靈感。


《福音使者》


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可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應該更堅強的存在,我們應該阻止世界變壞。愚鈍的人類停下逾越的一步跨腳,終歸會聽見,祂逐漸偏遠的笑聲。


《班長快遞》


脫去了昨日的校服,和領帶上掛著經久失去光澤的班長名牌,他仍不懈悼念一年半的短暫時光,每寫一次,舊同學仿佛就靜靜的站在身邊,揚起嘴角看你寫至校園人物傳記的尾聲,才欣慰的揮手,消失在寂寥的空氣里。


《魔界學區》


你接過貓頭鷹散佈天下的傳書並沒有過於興奮,只覺得幸運。於你而言這是期盼已久才學會的脫逃術,你知道即將不再是麻瓜,即將突破的世俗結界捆鎖的城 。沿途掉落零碎的夢,或許就正隱喻出目的地的蛛絲馬跡,指引出故事里奇幻般的道路。


《撿起的日子》


日常間中不免出現斷層,像一個無法全然表達的自白,所有想說的與能說的,都是生硬的切段,越是想要深入就越容易失言。這些容易恍惚而過的閒適時光,應該就是我專屬且僅有的,所剩無幾的幸福。


《小黃實習手記》


離開開著空調的教室,前往校外現實的職場。練習規律的朝九晚五,道盡工作的諸事八卦,縱使知道自己涉世未深仍在長大,但也無法後退了。小黃的承包商實習生日誌,在此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