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挺普通的名字呢,和隔壁的港口海鮮樓一樣普通 ,但餐廳地點設置合宜,位於靠海的河口處 。地板是木製的,餐廳搭建得向碼頭一樣,稍微延伸入河。
由碼頭海鮮樓望去,對面便是港口海鮮樓。 |
接待的是位和藹的年輕女夥計,雖是帶著牙套,但難掩友善的笑容。做點菜接待的就該這樣吧,至少不能失掉應有的待客之道。
點的菜未到,我便和老弟們穿越層層人潮,海鮮,茶水和檯凳,靠在餐廳周圍的護欄上看海,不,應該說看河口。河水由后至前沖洗著上游的事物,魚群、浮木、沙石和膠袋,微風習習,柔和的輕撫在臉上,這時可真想有個漂流瓶將當時的心事裝下擲向遠方。
河面景致 |
等了沒多久,身手矯捷的(我認為是)廚師們便已將菜單裡的菜上齊。
形狀怪異卻又鮮甜的竹貝 |
“ 來快試試這個【竹炭】,很好吃的。 ” 父親要我夾一塊上來。
於是用筷子夾起一個奇怪的竹筒,才發現那些圓柱體不是什麽纖維做的東西,像是貝類的鈣質。
“ 原來也有這樣的貝殼啊?” 我說著條形的貝殼肉忽然間從圓柱體狀的【竹子】滑落盤子,哈哈,這回真成了井底之蛙。貝肉雖然比較韌,但肉汁飽滿的吸入了貝肉的腔體裏面。能想像嗎?只要不小心鑿穿一個洞,裏面的醬汁可是會射出來的那種飽滿。
雖怕敏感但對我誘惑極大的奶油炸蝦膏 |
對暖身極佳的啦啦上湯 |
我們一家人出外吃海鮮通常都少不了叫這道暖身的啦啦上湯,但印象中上湯里好像沒有冬粉的樣子。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湯里一定不能有腥味,所以蛤蜊做成湯之前必須洗好多次。之前自己有試試煮湯,但怎麼洗還是洗不掉那股味道,還有蛤蜊貝殼裡的泥沙也一樣難清理。很顯然的,要做這道湯顯然不簡單。
用餐完畢,母親在在附近的店面買了些食品回家儲備。從海鮮,醬料到小吃也購得不少。
回家路上 ,父親談著第二天,即年初二的五金店的經商大計。(你或許會問爲什麽才年初二就要開工上班?嗯,怎麼解釋呢,應該說這樣能趁現在店裡洋灰促銷時期比較容易拉到更多顧客)要重新開始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貴在父親本身刻苦耐勞的精神,即使再累也是為自己一路以來的夢想,還有家庭打拼。
真希望二弟明白這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無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辯解,
因為我自己即是我自己的阻礙。
噢,言語。別錯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卻又勞心費神地使它們看似輕鬆。
—— 辛波絲卡《在一顆小星星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