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多寫寫過去的好多事,其實只是生怕往後無法還原記憶原有的模樣,而我僅僅能依靠並且相信的感覺,就只剩下這裡的記載了。—— 隱行人。

慶倖自己正沐浴在文字大染缸裡的其中一角,不用做大時代的思想家,純粹小眾心態的蝸居於內,不時歡悅或哭訴,讓它們都變成無法剝離我的一部份。—— Sci Wong

陰陽眼。持有者

時光旅人。入境指數

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方塊時光(十七)

小學時期上地方研究課,老師教到關於季候風:東北季候風自十一月起吹至三月,而西南季候風從五月吹起,直到九月結束。季候交替間的四月、十月因此常常下雨,尤其四月,膠著糜爛,是為夏季繁茂而籌備的儀式,待陽光重現,一切又要跟著時間加速生長。


【4月6日:】

行色匆匆的幾年,平行線那樣試圖傾斜向另一條線貼近,觸礁般碰上了,激起浪花復又水沫那樣碎裂,並與更多的擦身而過。唯那些孤寂所召喚的靈魂暗中指引,而突然想好好記住這一些被耽擱的角落。

妳說《海枯石爛》是首傷感的歌,我們的時代,什麼事深深銘刻烙印,什麼事不著痕跡抽離,其實輕輕一劃就可以消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如果雋永的修辭,是為反射浮光掠影,說出來便要湮滅成沙。

它是誤入海峽的鯨魚,五十二赫茲的呼叫,和濤濤海水不會產生共振。注視它沉著的呼吸,如此靠近,煙火不如的水柱,竟是為了博月亮一個微笑。


【4月14日:】

生日詩。

早安——子夜
晚安——白日

當我走到你面前
握著你的手,吻你涼涼的眉尖
當我失明了
看著你的靈魂,看著沒有閃電的夜晚
當我對你說
永遠,唯一
當你對我說
唯一,永遠

散漫的週五,途徑日曆鋪成的街道,在無盡堆積又撕毀的數列中指認出自己的來處,誠心祈求成為更好的人,擁有所有的深刻、雋永與幸福,預言般詩意的籤文刷一聲掉下來,等待著被信徒撿起。

大人中,還不知道遠方,還不知道消磨,仰望天空,劃動雙鰭像飛魚那樣游,上升、墜落,歸來、遠走,無非是為尋一片立錐之地呼吸自由。


【4月21日:】

舞台劇《不取西經》。

全文十九以舞台劇的劇終落幕,這一次增設舞台劇劇本獎鼓吹了新文體的創作,讓更多人接觸舞台劇的領域所作的努力,實在功不可沒。當然加入了舞台劇的元素,一反過去全國大專文學獎的流程,有利有弊是必然的。但這裡容我只談關於這場舞台劇,其餘請另外揪喝茶聊。(不明意味笑)

說到西遊,我想許多人會和我有一樣的集體記憶——江華、黎耀祥、麥長青、張衛建和陳浩民主演的《西遊記》、《西遊記II》還有《齊天大聖孫悟空》。小學四年級就看過這兩三部港劇,四師徒一路上周遊列國打妖殺怪,偶爾逗趣地胡鬧一下。那句孫悟空的【喲!打妖精?使乜驚啊?】、豬八戒【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或者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主題曲,《法術烏魔多》等等,無不深入民心且為人津津樂道。

帶著這些記憶上了中學,加入華文學會,雖不是身在劇組中,但看戲劇組在華文學會聯歡會的彩排,戲劇裡頭幾個鬼點子特別多的同班同學,在那五年的中學校園里,就曾有兩次選擇用了《西遊記》的主題上台呈現(其中有些構思大膽的劇情,他們還一度抱怨顧問老師說她們太保守不讓他們再粗魯一點)。對於這些刻畫鮮明的角色,足夠有創意的編劇總能很好的將之為己所用,進行二次創作。周星馳演了《西遊記之月光寶盒》,之後還自己做導演拍了兩部《西遊》,不是嗎?

上了大學,《西遊記》仍然成為我參與籌備的生活營的籌委表演題材之一,也忘了是誰構想出來的劇本:《當小叮噹遇上西遊記》,不偏不倚自己又要再當一次諧星 ——演一隻白馬。天啊,第八屆就連續在兩個生活營演了好幾次太監,這回白馬還要被唐僧騎(羞),要學馬嘶嘶地叫,還被白骨精蜘蛛精飛踢(演員真辛苦)。劇情純粹娛樂,讓大家輕鬆一下看看籌委搞笑的一面。

沒想到兩年後來到全文舞台劇,西遊記還是膾炙人口的題材,也或許是故事的奇幻與緊湊才能成為不朽經典吧。《不取西經》的劇情,劇本作者善用了原著所刻畫的人物性格,針對孫悟空的衝動、豬八戒的好色和沙僧的濫好人,巧妙的像二郎神那樣在四師徒間安插衝突,將劇情推向高潮。當然除了劇情精彩,舞蹈員的配合,當然少不了幕後的燈光、道具及場景設計的功勞(怡紅院還真紅得不得了)。

雖是分段敘述,但最終故事還是流暢的匯合而為一,增強了劇情張力,再來一個【校園舞台劇式】的大團圓結局,觀眾紛紛微笑鼓掌。回過神想,這是大專生用以參賽的舞台劇劇本啊,即使經過導演和演員各自的詮釋,卻也不亞於其他校內製作,由專業人士操刀編寫的舞台劇。縱使不比他們來得優秀,但若能長遠創作,假以時日必能有更多突破。

只是活動結束后一點聯想和很多喃喃自語,愿正在創作的大家共勉之。


【4月24日:】

緣分是神,遊戲是我們。——張懸

步行越久,離起點越遠,像風拂過腳印徘徊,被反復踏平的傷。湖面如鏡我就地停駐,凝視許久,回神過來清湖之上已是陌生景致。

於是橋莫名消失了,於是我想,妳要走了。


後記:

對著半年前的自己我按捺不住想要嘲笑他的心情:說好的安享晚年都是騙人的,你仍然無法坦誠面對自己。我不斷在四月想起言叔夏的散文,對房間的依賴和共存,關於酸酸鹹鹹的牙痛,委實不該承受如此之多的,礙於想要忽視五月這一場更重的病,無時無刻我嘗試放棄思索未來,最終也不得不從腐土中冒出枝椏。

最近看完《玩命關頭八》,最喜歡查理茲·賽隆飾演的反派首領Cipher,集美麗、才智與瘋狂與一身。某一幕她對馮·迪索挑釁:什麼才是你生命中最快樂的事情?家人?不,承認吧,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將一切置之度外,不必承擔家人、義務的那十秒瞬間,只有你自己,自由自在的自己……當你可以如此度過一生,又何必執著于那短短四分一英里的賽道而已?

那一刻,我竟如此著魔,不能自己。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我在夜半時分醒來打理房間


我在夜半時分醒來打理房間

打掃成堆繁瑣如垃圾

日照的霉味需要一台抽風機

擺脫塵世則需要一台吸塵器

我凝視重圓的破鏡裡

哥哥、丈夫、兒子、父親、上司、下屬、遂合而為一

我俯身撿拾 時間將我處以凌遲

一刀一刀切去的那二十一克

還有任務公務財務債務所肢解 開始僵化的手腳

拼拼湊湊 盡可能保持完好無缺

拖出角落一具一具的貓屍

催吐難以下嚥的馬屁

整瓶髒話開始噴灑進行消毒

我彎下腰 哭著擦拭強顏歡笑

擰出一桶一桶黑色幽默

用卑躬屈膝的姿勢重新對自己感到驕傲

擦汗時確保頭頂光禿亮麗

確保已為三千根頭髮的自由伸張正義

以代替夢的方式

整理風塵僕僕的房間最好不過了

等處處都終於窗明幾淨

如臨新生 活躍躁動像出水之魚

才甘願在破曉以前安然死去

(準備再一次分崩離析)

—— 第十九屆全國大專文學獎·詩歌組佳作獎


後記:

最後第二張照片,可以大概發表自己的得獎感言。

進入大學就是脫去過去光環的一個開始,我常說不論你來自哪間學校或學府,不論同期進入大學的我們實際年齡是否差了一歲,踏進來就等同於按下 RESET 鍵,如果使用《刀劍神域》的世界觀設定解釋,就是進入新的遊戲,但過去一些戰鬥值依然在,但是成就得要重頭開始解鎖。初入馬大,除學業以外林林種種的新鲜事,等待我們去發覺,於是加入活動成為籌委,找哪天有空去附近的商場和餐廳探索……那麼不定性的東奔西走通山跑,青春活力也不經意間消耗,才在疲勞之時想起,啊,是不是該好好記錄當下的心情了?奈何我總是容易因瑣事分心,方要動筆的時候,睡意便來襲。

《我在夜半時分醒來打理房間》一詩的緣起,大約是寫在校園活動會議之後回房,驚覺另位回到房間的室友早已在滿佈灰塵的房裡睡去。那是第二學期剛開始前一天,抵達宿舍的下午只來得及放好行李,想著或許回來再幫忙清理清理,便匆匆帶著背包趕往會議。會議和例常宵夜至凌晨一兩點回房,走在地上就沾了一腳板的灰塵,看不下去,便下定決心到二樓廁所清潔工放清潔用具的門裡拿出拖把和水桶,不管會否驚醒室友就徑自抹地起來。拖把和地板摩擦出輕輕的沙沙聲,不比室友沉穩的鼻鼾聲來得大,偶爾翻了翻身又繼續睡去,不消半小時便已將房間的地板抹了乾淨。


沖澡后坐在桌燈前,隨即思忖是否要寫些什麼的症狀復發,這回卻很順利的寫了幾句短短的詩,然後想起也差不多接近全文交稿時間,於是順藤摸瓜般開始將諸多淤積的抱怨掃成一堆的垃圾,統統丟進朋友的聊天室對話里(不好意思噢,深夜那個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隔天醒來對胡亂在聊天室寫詩一事,向朋友道了歉,逐一整理后便直接發送出去。

點評會期間周錦聰老師讀了我的稿件,逐一為詩句賦以他的詮釋,當私密的詩被層層解開,坐在最末第二排的我又是一陣心驚膽跳。老師問這個意象是不是表示你很委屈?我苦笑道:老師啊,可不可以別再提起,然後在場的同學突然都笑了。

無論怎樣,這首詩得到了評審們的青睞,我對生活繁瑣感到厭煩的牢騷能夠獲得佳作獎已經是萬幸。說起來要感謝那個沒有打掃房間的室友吧?另外謝謝創作路上一直互相鼓勵的文友們,尤其是常向我分享許多文本和創作意見的志勇。然後也少不了當初中學三不五時就罵我為什麼不寫作的老朋友(據說也快要出書了),和循循善誘鼓勵我創作的鄭老師。

大約五六年前,我曾參與過新紀元學院舉辦的第一屆文學營,當時正逢第十七屆全國大專文學獎(看見全文十九的展覽擺出來的第十七屆文集《南方鳥》才記起的),即席創作環節寫了《偷窺者》,被黃俊麟(據說大家都叫老黃)一樣選為佳作,上了全文十七的舞台領獎。被老師說《偷窺者》情節特別(感謝作為我人物設計藍圖的鄰居咦?),但作者文筆有待改進,可惜如今也沒有什麼長進,還是難以寫好一部小說啊哈。

時間很快來到全文十九,辦在我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最後一個大專身份參與的文學獎,即是教人興奮也教人感到糾結的,興奮在於能相約同好一起參賽互換作品,還鄭重其事的去買了新衣出席頒獎典禮;糾結在於近期越來越多的文學獎,最終什麼才是好作品和好的指標?又是否少了創作者的凝聚力?這些沒有結果只有選擇的疑問里,我們都可以好好思索一番。呵呵,大概與文字為伍的人都是矛盾的人,我們希望被看見卻不想成為焦點,希望受到肯定卻同時覺得志在參與就好,算了不要理我這廢話一籮筐。(眾:得獎了還賣乖,媽的寫得落落一大篇是怎樣?)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致新生代對舊社會之叛逆手冊 —— 讀周偉航《人渣文本》


作者:周偉航
出版社:寶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0

人渣文本,除了作為書名使用外,也是作者本人的筆名兼部落格標題。至於為何一個輔大哲學博士使用【人渣】一詞,我們大可從作者開設的部落格窺見一二。在《對我來說,倫理學是什麼。》一文中,作者向讀者簡略介紹倫理學的分類,即:后設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以及描述倫理學。一般正規的倫理學授課都會由後設倫理學進行至描述倫理學,作者本人主張透過【描述倫理學】,對某些議題進行深入的田園調查,從而歸納並且得出總結,再進入【規範倫理學】及【後設倫理學】這一些透過田調無法觸及的研究與思考方法,探討社會議題底層更龐大的價值觀。每當遭到後設與規範倫理學學者挑戰,作者也能使用其豐厚的田調結果加以論述表達立場。因此,作者也常在網路、專欄上與許多人士掀起一陣激辯,大可視為【罵戰】。

文末,作者說到:【知道這個 Blog 為什麼叫「人渣文本」嗎?為什麼不是叫「我愛倫理學」、「倫理學小空間」、「推廣倫理學小站」、「倫理學也可以很簡單」、「道德草屋」、「深夜的倫理食堂」?多想三秒鐘,人生可以少一件蠢事。】揚言想要挑戰他本人以前,請搬出相對的研究成果,言論看似狂妄自大,卻又如此中肯的將現實陳設在讀者面前,呼應彼得·巴里在《理論入門:文學與文化理論導論》中對后結構主義的看法:現實就是文本。人渣,大概是一種作者對於自己如此大膽批判的自嘲。

該書是作者為大眾讀者所挑選的部落格文章合集,主要透過輕鬆易懂的文字,和各種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藉此讓讀者在閱讀期間獲得共鳴。大約 2013 年,作者周偉航于自己部落格所發表的《大學生不要當的 10 種人》(原標題為《大學生應該避免的事》),講述自己在大學授課時所觀察到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因此獲得網民熱烈迴響及討論。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空白人】的描述:書沒讀到,玩也沒玩到,朋友沒交到,電動沒打到,什麼都沒幹、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的學生。打電動也好歹試試打出個名堂,以此勸勉大學生多嘗試不同方面的活動,並且進行有目標的探索。

就整體而言,《人渣文本》想要向讀者表達的有幾點:一、不要輕易相信舊社會嘗試套用在你身上的價值觀;二、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和定位;三、提供中學畢業生、大學生及邁入社會的新鮮人一些處世心態的建議。序章當中,作者即刻對於舊社會加諸時下年輕人身上的價值觀進行了嚴厲批判,指出當前社會仍然被舊有的老人們(這裡意指長輩)所局限、控制。對於上述議題,作者引用了雞排妹作為藝人的行為舉止,繼 2012 年代言雞排店以後迅速走紅的鄭家純,自此以後,面對公共議題更比其他藝人更加大膽發言。過程中常常被指出言不遜、矯情做作,2016 年因甚少出席通告沉寂下來后,2017 年轉戰網絡直播平台,在媒體事業中繼續馳聘。

從這樣一個現實例子看,作者指出如今身處社會的年輕一代,常常被長輩灌輸只要低調樸實、做個勤奮努力的乖孩子,終有一天可以有機會展露拳腳。然而,如今爭著凸顯個人特質的【露出時代】里,低調的在隊伍中默默努力排隊已經顯得遜色許多。作者或許希望表達,投機份子未必就是種不好的現象,他們縱使暴起暴落,乍看下反而更符合社會中適者生存的法則。遵循上一代在隊伍中乖乖排隊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看著這些搶著出風頭的人而感到眼紅,認為【沒有付出相對努力打算一勞永逸的人】是錯的,不過是因為社會所建構的道德標準得出的判斷。那些被你稱為投機分子的人在吃香喝辣了,而你只在原地埋怨他們插隊而已。

當然,作者在書中更希望鼓吹的是年輕一代應該抓緊時間,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專長,先卡位再定位,定義自己的成功和充實,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意義。第二章,作者以熱血為主題開始進行討論,或許是因為當代年輕一輩尚有衝勁。以日本甲子園這個棒球夢想的集中地為例子,作者講述了三種不同的熱血:第一種由黑暗向上攀爬至達到希望的熱血、第二種由天堂掉入谷底卻努力撐著的熱血、還有第三種屬於大多數人的,曾為著某件事努力而沒有被看到的熱血,沒有前面兩者傳奇一般的勵志故事,只有自己知道且珍惜,卻是真真切切的熱血。雖然講述熱血和作者想要表達的訊息關聯不大,可是不知不覺間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將所謂的各種議題進行討論前,讓閱讀氛圍也變得輕鬆。

接下來的幾個章節,文章以年齡層分類,從中學即將畢業的學生,到大學生,再到初出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循序漸進的討論了許多當今新生代所面臨的困擾,譬如選擇大學科系、該不該在不了解的狀況下參與學運、繼續升讀碩博還是出來工作?書中也不乏討論當今社會發生的普遍現象:一般人對於【成年】的迷思、認為工作是一種【消耗】的心態、現在年輕人缺乏國際觀等說法,都值得讀者去仔細探討 “真的是這樣嗎?” 。

總的來說,無論你是正在面臨選系困難的中學生,還是已經洗頭洗了一半的大學生,甚至是剛剛畢業求職的畢業生,本書提供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思考觀點。閱讀本書無需認同所有作者的觀點,畢竟書中只進行討論,結尾也沒有太絕對的結論,多是一種開放式問題。閱讀之後,更需要讀者自行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作者自身允許開放批評的空間,文中亦有重申:這本書只給了很粗淺的建議,你可以參考,但別當聖經。

在此誠意推薦《人渣文本》,一本讓你不覺得像在聊哲學的輕鬆讀物。


*******************【節錄 61 頁:內在善的幸福感】*******************

第三,你會知道事情的成敗並非操之在我。

許多事搞了半天都看不出結果好壞,甚至連結果也沒有。

小時候讀書,就是【有過】或【沒過】,做事,就是【有用】或【沒用】。隨著書越來越厚,事越來越多,你會發現有太多的事根本不會有結果。或許在很遠的未來會知道一些什麼,但現下就是沒法預測。

人生充滿不確定性,開始時以為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的事,其結果的穩定度往往和大樂透差不多。

讀書是這樣,工作是這樣,甚至吃碗麵也是這樣,你會越來越保守,不確定這碗麵吃下去是會飽還是會落賽。所以,就像買樂透一樣,吃得開心就好。

成年的你,或許很努力,但直接的回報會越來越小,你只能學著注視自己的努力,以努力程度來評價自己。

你會發現看著自己【努力】時,會得到一些很奇怪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別人不會懂的那種。

去秘境車站拍火車、翻查古書找到一個註解、發現童年回憶中的那個轉角路口,或是在裊裊薰煙中忽然想起逝去親人的味道,都是這種價值。

這並非阿 自爽,而是種真正能帶來幸福的價值,就是我前面提過的【內在善】。這是內在於活動之中的一種【善】(好處、價值),只有投入其中的人才能掌握。

如果你某天開始發現這種清清淡淡的幸福感,那就算是成人了。

櫻花雨


《擦肩而過》


相反的平行軌上,我們相遇又被錯開。在交集的刹那幾秒,一同欣賞一場燦爛的煙火,懷著丁點的悸動,然後被迫繼續各自的旅程,僅靠一線的慰問支撐著彼此的聯繫。謹記,不要回頭,回頭只有失望。


《思念信箋》


電郵也失去了網絡地位,信紙已經成為遠古的文物;但願寄出的思念得以碰上再也無法見面的人們,收藏他們會心一笑的暖意。分出了心中的一小片,卻要不回對方的那一片了,宛如無底洞,思念是永遠也喂不飽的饞。


《月光寶盒》


回憶是一種慣性動作,像是一頭栽進了時光隧道中的夾縫裡,卡在當中,探不進去也拔不出來。我不停歇的撿拾路上細碎的事物,也裁剪身后一張張挽不回的片段,框好在自己的行李箱上。


《化學論文》


實驗室里,我每天都在嘗試,東挪西湊的累積著。好比肢解一個句子,增刪某些字元的同位素,以不同的反應式努力不懈的合成一個段落的異構體。驚覺自己體內原來含有一團混沌的查克拉,屬性各異,似相互補足實際上也各自區分。


《食客遊記》


還好舌頭擁有留住記憶的能力,我走訪人生地圖里林立的某間餐館,小巷或住家內的小食飲料攤子,尋找不被時光推移的味道。循著沿路飄來的飯香,慢慢推開店門瞬間,周圍的空氣頓時充滿了馥鬱、迷離的昨日光景。


《彩色筆》


詩人說:白紙上蘊藏著永無止境的挖掘。稍稍掌握了文字的皮毛以後,不喜歡安於現狀的我,多手替那股詩意抹上一幅單調的黑白畫。那是潛意識投射出的密道,隧道牆上照片繚亂如畫廊,一圖道盡所有被隱匿的晦澀情感。


《校園光陰》


校園在不同的時空里交錯著出現,無限循環每一個學生的青春。循環沒有終點,不休止的紀念著時光流逝的速度,安置於腦海中一直回轉這些年少輕狂的歡笑與淚水。毋庸拘謹,用力揮霍是我們現在僅有的特權。


《全中華回憶錄特輯》


記錄為社團取經的遠征,我抵達一座城鎮,鎮上見著許多道上的同行。雖然陌生籠罩我們,彼此間卻懷著一絲似曾相識熟悉感。我們曾一起攜手向前找尋,未來仍在不遠地方晴朗着,今日你以全中華為榮,他日全中華以你為傲。


《短篇小說》


文字此刻變成了懂得說故事的魔術師,編織出那些令你嘖嘖稱奇的謊言,夢境般若隱若現。難怪現在都沒有多少人要讀小說了,因為這荒唐的現實世界里所發生的事件,比小說還要離奇曲折幾倍。


《光陰的故事》


你途徑某條街道,遇見了剛收好攤位的講估老。他向你哭訴著某些他無法抽離的過去,說了出來,你卻以為是個故事。語畢,講古老肩負著成千上萬的故事,腳步沉重的揚長而去。至今也無人知曉,他過日子,用的是何種心情。


《時間點》


散落一地的時光經已淩亂無序,我縱身一跳便摔進了一座景致琳琅的迷宮裡。曾經閃耀的星已死去,化作一隻隻待牧人牽回去的迷途羔羊。旅者沉迷于當中繁縟的細節不亦樂乎,仿佛發覺了長生不老的丹藥。


《咒文詠唱》


假使我們詩般孤獨,在詞句的縫隙中蝸居起來足不出戶,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吟遊的巫師,用他神奇與詩意的咒語解開你被封印的核心。孰不知揭開你真面目的駭客,竟是表皮底下靜靜蟄伏著的陌生人。


《影樓休閒》


一部小說、一場電影、一首歌,各按其時作為生活回圈里幻想的插播。跟隨螢幕里抑或小說裡的主角,你的情緒起伏完全被控制住,反復練習著那些浪漫的對白。夢醒后,欣喜若狂的像沉思者得到了渴望許久的靈感。


《福音使者》


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可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應該更堅強的存在,我們應該阻止世界變壞。愚鈍的人類停下逾越的一步跨腳,終歸會聽見,祂逐漸偏遠的笑聲。


《班長快遞》


脫去了昨日的校服,和領帶上掛著經久失去光澤的班長名牌,他仍不懈悼念一年半的短暫時光,每寫一次,舊同學仿佛就靜靜的站在身邊,揚起嘴角看你寫至校園人物傳記的尾聲,才欣慰的揮手,消失在寂寥的空氣里。


《魔界學區》


你接過貓頭鷹散佈天下的傳書並沒有過於興奮,只覺得幸運。於你而言這是期盼已久才學會的脫逃術,你知道即將不再是麻瓜,即將突破的世俗結界捆鎖的城 。沿途掉落零碎的夢,或許就正隱喻出目的地的蛛絲馬跡,指引出故事里奇幻般的道路。


《撿起的日子》


日常間中不免出現斷層,像一個無法全然表達的自白,所有想說的與能說的,都是生硬的切段,越是想要深入就越容易失言。這些容易恍惚而過的閒適時光,應該就是我專屬且僅有的,所剩無幾的幸福。


《小黃實習手記》


離開開著空調的教室,前往校外現實的職場。練習規律的朝九晚五,道盡工作的諸事八卦,縱使知道自己涉世未深仍在長大,但也無法後退了。小黃的承包商實習生日誌,在此拓展。